大脖子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甘露山 [复制链接]

1#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陂。”

武汉市*陂区城郊的甘露山

是一座集古城、书院与古寺于一体

并载入国家大典的人文之山

甘露山

一个有关祥瑞的神话故事

甘露山位于*陂母亲河滠水东岸,乘水路可直通长江;北望荆楚名岳木兰山,武汉至合肥高铁、京广与京九铁路联络线于北麓衣袂相依;南接“中国名亭”双凤亭与鲁台山古城长子国遗址,国道亦南穿东西;东临田畴万顷,阡陌纵横;西与千年古邑*陂城一衣带水,远眺西南则是“武汉城市之根”商代盘龙古城与天河国际机场。这里的“甘露呈祥”景观,曾与“木兰耸翠”齐名,一并跻身古代“西陵十景”或“*陂十景”。

甘露山航拍

明代*陂县教谕蔡绅曾作《甘露呈祥》一律云:

天道昭然眷圣明,故宜和气兆时平。

溶溶玉液金盘冷,滴滴银珠宝雍清。

仿佛嘉禾尝颖合,依稀灵风应期明。

淳风此日仍还古,不使虞周擅美名。

蔡绅

甘露呈祥

甘露山小景

甘露山,呈箕形,主峰海拔.6米,处于东经°24’,北纬30°54’。据明清国家地理总志与方志史料记载,在南北朝之南朝陈武帝(霸先)在位之公元年夏,*陂久旱不雨,有一天,甘露山忽然雾霭蒙蒙,普降喜雨,缓解了旱情,当地县民向朝廷呈献“祥降甘露”万民伞,请陈武帝赐名“甘露山”,武帝顺应民意,山名由此产生。

明代天顺五年(年)《大明一统志》卷六十一之“*州·甘露山”条载:“甘露山:在县东一十里,峰峦叠出,林木蓊然,世传陈武帝时有甘露降于上,故名。”

国家大典《大明一统志》卷六十一“*州-山川之“鲁台山、甘露山、木兰山”天顺五年版

明弘治十四年(年)《*州府志》又在“*陂县地图”上标明,明嘉靖三十五年()、清代康熙五年()与同治十年()《*陂县志》亦载有“甘露山”图文。有清代名士陈寿《甘露呈祥》七律为证,诗云:

何时垂得山头露,今日犹传露未归。

嶂雾晓滋春烂漫,岩花晴绕寺芳菲。

鲁台色借标丹凤,楚泽烟深上翠微。

闻说有祥龙瑞过,白麟赤雁与同归。

陈寿

甘露呈祥

一座藏在深闺的文化之山

古人素有逐水而居的习俗,依山傍水的甘露古城因此应运而生。明代嘉靖《*陂县志·名迹》云:“甘露城在县东十里,甘露山上。”

明嘉靖三十五年、清康熙、同治年间《*陂县志》中的“盘龙城、甘露城”

而且,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国家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记载的“甘露城”别具一格:不仅沿袭了明代县志的说法,还将“甘露城”列为*陂境内的古城之首,而且“盘龙城”、“牛湖城”与“作京城”等古城,都以小号字寄予大号字“甘露城”名下。

国家地理总志、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之《钦定大清一统志》“甘露城”下的“盘龙城”,乾隆五十年版

同时,根据考古专家田野调查,甘露古城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在残留的古代土城城垣上发现了*泥粗绳纹陶片4块,迄今城墙残高仍有2米左右,东西长约米,上宽1.5米,斜坡度约3米左右,外墙还有石砌的痕迹。东边为大斜坡林木覆盖,北边城墙长约10米,北面山头有烽火台遗址,边沿为坡度,山包周长约米左右,中间有一口水塘。北部山顶东伸米左右,整个城池为不规则的遗址,初步考证为战国至汉代古城。

*陂甘露村民于甘露山腰建祈福标牌

甘露古城南的鲁台山遗址与一衣带水的椅子山遗址,其历史可远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曾崛起了一座都城——长子国,即一个历经了新石器时代,以及商、周等多个朝代的方国故城址,兴亡达年之久。年10月5日《文博中国》发布的考古成果《湖北*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发现商代晚期铸铜作坊遗存》,再次以实物雄辩地表明,鲁台山铸铜作坊遗存即是盘龙城青铜文明的“小兄弟”。

清同治《*陂县志》城池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据明清《*陂县志》载,历史上曾在甘露山南山角,建有一座佛教寺庙——甘露寺,与木兰山的宗教道场仙河相连、南北呼应。《舆地纪胜》亦云:*陂县有甘露山,相传陈武帝时喜降甘露得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这里香火旺盛,寺庙多次扩建。明代隆庆元年()重建时,供奉生长于斯、学于斯的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夫子”)。

程颢、程颐画像

早在北宋时期,二程的祖父程遹于宋太平兴国中()任淮南路*州府*陂县令,天圣中()其父程珦任*陂县尉,因任职期满不能去,于明道初在*陂县城草庙巷(今湖北省武汉市*陂区文教巷)程乡坊思贤堂,先后生育了二程兄弟。他们祖孙三代在*陂工作、生活、学习了六十载,其中二程兄弟于斯生活、学习了十四五年。朱熹在《*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中写道:“齐安,在江淮间,最为穷僻。……河南两程夫子,则亦生于此邦……盖天圣中,洛人大中大夫公程珦,初任为*陂尉,秩满,不能去,而遂家焉。实以明道元年(壬申)生子曰颢,字伯淳,又明年(癸酉)生子曰颐,字正叔。其后十有余年……”

二程功成名就后,*陂在鲁台山相继修建了纪念二程的人文地标“清远亭”(后更名“双凤亭”)、二程祠、二程书院等。尤其是明正德三年(8)兴建的二程书院,开启了*陂的文脉,这里从此文风蔚起。年重修双凤亭时,当代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名。

甘露山上之甘露书院残垣基石

从二程书院走出的明代进士、监察御史*彦士(号武皋)与寿州学正、举人*奇士(号武滨)兄弟,他们于万历年间(年)又在甘露古寺内创建了甘露书院,学宗二程夫子,商求圣学,继仁诚之志,时人称为“二*先生”。他们与韩进之、翁颐宾、周笃伯、邓葆之、邓汃泊、王以我、段起华、周幼学、邓源堤、蔡石麓诸名士曾在此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

甘露山上之甘露书院残垣基石

至今,甘露书院的土城墙、干垒石墙仍清晰可见,甘露山麓的韩家田中年村民曾见过当年书院的断垣残壁与立门石。*彥士在书院讲学十余年间,著有《疏草》四卷、《甘露馆集》十卷等诗文行世。其《卜居甘露》一律云:

结社幽栖已十年,买山近得郭东偏。

青牛定识来人气,白鹿应开住客田。

不问狐狸藏野穴,郤教神物护清泉。

当时牛耳谁盟主?回首韶华倍惘然。

*彦士

卜居甘露

屹立的松树

据清代《*陂县志》载,*彦士(-),字抑美,湖广*陂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年)进士,授太行知县,擢御史,弹劾无所忌讳,享有“铁面*”之誉。万历皇帝朱翊钧尝赞曰:“*御史真君子!”同时,他与吴亮嗣、官应震并列“楚党”三党魁,系齐楚浙党重要成员,他们常与“东林党”人唱对台戏。

清·同治《*陂县志》铁锁龙潭图

自从北宋至道三年()木兰山南北合归后,境内的人文景观以滠水为纽带,以城池为中心,形成木兰耸翠、甘露呈祥等“西陵拾景”风景线。其中,在城邑“一河(滠水)两岸”分布了钓台夜月、铁锁龙潭、甘露呈祥、鲁台望道、板桥仙迹、西寺晓钟等六景。“西陵拾景”后又演变为“*陂十景”,历代官员、文人墨客等均有诗词唱和与散文纪事,并收录于明清《*陂县志》之“艺文录”“二程志”与“木兰志”等。“西陵十景”也是当代*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早期源头。

滠水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甘露山作为*陂城郊的最高峰,又是人文高地,还有山水之趣,峰峦叠出,林木蓊然,山花烂漫,相得益彰。“甘露呈祥”因此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时下,有关方面正在保护性开发“一河两岸”文化景观,还拟将甘露山的传说与双凤亭的传说一起打包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人文甘露山和鲁台望道及双风亭,将为建设中的甘露山文旅城增加更多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

甘露,美露也。

文旅,传承兮。

甘露山文旅城,踏歌而来!

来源丨*陂区融媒体中心

大家都在看

你要的*陂都在这里?(点击直达)

CCTV——走进*陂!为家乡点赞!!!大美*陂——姚家集街“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长轩岭街“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李家集街“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王家河街“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蔡店街“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木兰乡“美丽乡村”摄影作品集萃大美*陂——至美长轩岭什么是大余湾!

*陂DNA测试图文版---能脱口而出你就是正宗*陂人!

*陂的朗家(gan)们,最新版《说唱*陂》MV来了嚯

*陂DNA测试!听得懂,就证明你是*陂人!

*陂蔡店之《说唱蔡店》

现在嘎试--说唱蔡店Ⅱ

姚集广播站现在嘎式——《说唱姚家集》

*陂李家集之《说唱李嘎集》

*陂说唱《说唱李家集Ⅱ》,请恩朗家欣赏!

武汉市*陂区三里桥街推出形象宣传片《三里桥·一街好人》

*陂说唱《说唱武湖》,嘎试!

武汉市*陂区姚家集街道历史考

千年古塆*陂区仙姑寨村大栗树的传说故事

湖北*陂塔尔岗(木兰乡),一片神奇的土地

说说*陂长堰:既是长堰学生郎,当知长堰有几长

木兰外婆家,*陂石门山的一段历史

说说*陂姚家集

*陂研子的历史

*陂长轩岭的一段历史

*陂蔡家榨的一段历史

*陂王家河的一段历史

*陂与大悟的一段历史

*陂蔡店的一段历史

*陂六指店寨上塆——“*陂”起源地

研子岗——*陂区乡镇改制的见证者

*陂村湾中带有人文色彩的地名

*陂六指店地名故事六则

湖北*陂蔡店地名故事三则

湖北*陂神话传说地名故事四则

湖北*陂木兰乡地名故事二则

武汉市*陂区姚集中学历史沿革

*陂区长岭中学

*陂区六指中学

*陂区李集中学——研学旅行市级试点学校

*陂区蔡榨中学——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

*陂扫黑,十年轮回

湖北大鼓说唱走村入户,传递扫黑除恶正能量!

*陂公安分局长岭派出所成功打掉一非法采矿团伙

武汉*陂区*协原主席李胜桥案开庭,当庭认罪悔罪(视频)

*陂缉*警——“不能松手!刮骨也不松!”

胡洪春被“双开”

群众举报“扶贫扶得越来越贫”,查!

*陂天下

*陂天下

欢迎回家

↖↑↑↑↗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