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脖子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桑榆文学八一专刊之散文篇一颜立华 [复制链接]

1#
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八一专刊之散文篇(一)

本栏目作者:

颜立华韩梅吴玉珠曹丹

山常在水常流情永驻

——看望老班长王贵成

颜立华

前些天,同朋友旅游从营口鲅鱼圈乘车去大连冰峪沟,途经辽宁庄河时我忽然想起,这不是我的老班长王贵成家乡吗!我自然自语的说,我的老班长王贵成就住在庄河县长岭子公社于屯大队。坐在我身旁的朋友任传功说:“我老家是庄河的,我这里有亲属、有同学、有朋友如果想找我可帮你联系一下。”我说:“太好了,帮我联系一下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一会儿,我的老班长给我挂10来“立华,我是王贵成,听说你来大连旅游能到我家吗?”我说:“这次来是集体活动不方便,过些天我专程看你。”

我在网上查长春到老班长家须乘火车,下火车再乘汽车。8月26日7点33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从长春站乘G次高铁前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真是便捷,长春到盖州多公里铁路2小时46分即到达。下了火车从盖州到庄河长岭近公里乘出租车走高速一小时多一点就到达。

过去于屯大队现已改为长岭村,老班长就住在长岭村向店屯。老班长提前到长岭镇公共汽车站接我。出租车刚停下没等我拿行李老班长喊着:“立华!”并上前和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别41年的战友重逢我们都很激动。

老班长王贵成65岁,他中等个儿,圆圆的脸上挂着一双睿智的眼睛,胳膊的肌肉像拳击运动员,走起路来一阵风,同41年前相比老班长头发白了一些,脸上添了一些皱纹,但他的腰板还是那样挺直,嗓门还是那样洪亮。

从长岭镇沿着国道往西走过第三座桥右转弯至乡道两三公里处便是老班长的屯儿,向店屯距长岭镇只有5公里。老班长家门前一条小河,河南岸多米就是老班长的家。

老班长家5间大瓦房11间下屋。60米进深的大院四周砌筑石墙,两道大门。院里有猪圈,狗窝,鸡、鸭、鹅舍。院子里菜园种着*瓜、茄子、辣椒、豆角、土豆、地瓜、大葱和花生......可以说老百姓的家常菜应有尽有。

最惹人眼球的是西瓜,小小的西瓜园西瓜却很大。

山后就是他家2垧多地,0多棵果树园。有苹果树、沙果树、梨树、板栗树,最多的是桃树。

5间大瓦房功能齐全。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太阳能淋浴),有自来水、有土暖气。窗户门都安着纱窗。我感觉大多城里人,都比不上他家的居住条件。

11间下屋,有粮仓、有农业机械、有仓库、有车库。每间下屋用途明确。听老班长讲,他有3个姑娘都已结婚,老伴*淑芹是小学老师现已退休每月退休金多。果园每年能收入七八万。他和老伴生活很好。说到3个孩子老班长眉飞色舞并自豪地说:“孩子都很好用不着我们操心。”大姑娘在本村家有地,大姑娘有时帮他干一些农活帮他卖水果,大姑娘是他们老两口得力帮手,大女婿是木匠,夏天在城里打工,每月都能挣万八的。二姑娘和二女婿是大学同学毕业在大连工作,有房有车。老姑娘和女婿在大连金州,她俩有自己的渔船每年的收入不菲。听说我来了老姑娘女婿,特意开车从金州用保温箱买来螃蟹和虾爬子。

晚饭老班长把班副戚永久也请来了。我们战友相会,在老班长家人的陪伴下共诉友情。

席间得知,老班长年从部队复员回乡,在于屯村当了13年的村民委员会主任。从村民委员会主任岗位下来后养过羊、养过牛、养过蟹子当过包工头。40多年老班长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辉煌有过挫折也有喜悦。老班长深情地对我说:“立华,我是农民的儿子,天生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天生的依赖,最终还是选择了种果树。”20年前老班长承包了自家房后这片荒山,经他20来年的辛勤浇灌,现在看着硕果累累的各种树,怎能不叫人喜悦,老班长特别能干。他家用的自来水就是距他家一公里处,打的深井铺设地下管网引至他家的。在果园修建蓄水池,用于灌溉、喷洒农药。老班长每天早起晚归,精心侍弄果园从不觉累。60米进深的石头院墙都是他自己干的。老班长对我说:“自己能干的活尽量不麻烦别人。”

老班长的记忆超人。40多年了说起我们部队的事儿,老班长张口就来,团长、*委、营长、教导员,我们二炮连的连长、指导员、一排长、二排长、三排长、事务长、文书、一班长、二班长、三班长......老班长都能准确无误说出名字。

老班长对我帮助很大,我和老班长有特殊的感情。新兵下连王贵成就是我的班长,我半年入团13个月入党是老班长培养的结果。71年2月部队拉练,班长告诉我立功的时候到了。一天部队负重(每人大约背40斤)急行军24小时走里路,大多数战士脚磨起了血泡,徒步中途休息起来是最困难期,脚疼不敢着地儿,意志不坚强的人直喊疼。有一名叫张志的战友拽着马尾巴边走边哭。这时班长向我使个眼色,我明白了班长的意思,上前把张志的炮弹背了过来,一发炮弹10斤这样我就负重50来斤。到了尚志县的宿营地儿,我照样给老百姓挑水扫院子,给战友烧热水烫脚。班长把我做的事汇报到连里,点名时指导员表扬我,第二天党小组长让我添了党表,这叫“火线入党”。

老班长是阴历十月初二生日,我是阴历十月初一生日,我俩在部队都有意识安排在一天过个生日。我有一老乡马志江在团酒厂,我去要来一行军壶酒。晚饭过后,我俩到军人服务社买瓶罐头,买两块月饼到营房外嘴对嘴你一口我一口的喝起酒来。20来岁刚走上社会根本不会喝酒,跑营房外喝酒如果让连里发现可能挨批评还有可能受处分。我俩为什么这样做,现在想起来,主要是为了抒发我们俩之间的情感。回家后老班长也不忘我,74年老班长通过邮局,给我邮来2斤庄河大粒花生米。这2斤花生米我记得清清楚楚留到我家过年才吃。

老班长不只是对我好,对他人更有爱心。我们班有个四川兵叫罗大财,他从新兵连刚下到我们班,家里来信管他要钱,新兵每月军贴费6元,刚刚到部队一个多月哪有钱给家里,急的罗大财上火不吃饭。老班长知道后发动全班战友捐款,解决了罗大财的应急,老班长心胸宽阔。我去他家第二天吃完早饭,老班长领我去山上看他家的果园。他家的果树大都是成树,看着满山的果实真是喜人、诱人。我顺便问一句:“果园没有更夫,有没有人来偷果啊?”老班长说:“我家的果园快20年了,这些年很少发现有人偷果,十多年前有一天我上山巧遇本村的人偷我家一玻璃丝袋子梨。4只眼睛对光,偷梨者很不好意思,我上前帮他把梨袋扛上肩并说:“没事!没事!。”

从山上下来,走到他家前院老马家。看老马领着果贩子往自家果园走,果贩子看到老班长打招呼:“三哥,有果吗?”老班长回话说:“没有、没有。”过后我问老班长:“你家果园不是有很多桃子吗,卖给他们多省心啊。”老班长说:“咱家的果品质比老马家的好,果贩子如看咱家的果,老马家的果今天就卖不出去了,我们不能抢他人生意。”十年前挨着老班长承包的土地,本屯社员找到老班长说:“分地时可能丈量有误,你家有可能占我家半根垅,我们重新量一下吧。”听他这么一说,老班长马上回应说:“不用量了,给你一根垅。够不够,不够可给两根垅。”老班长对我说:“一个屯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要因为一根垅地伤了和气。一根垅影响不了咱的生活质量。”老班长又说:“在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让给他人。”

在老班长家的两天中,老班长的老弟弟始终陪着我。听老弟弟介绍说:“我们姊妹八个,四男四女。哥们中贵成排行老三,三哥是很孝敬父母的,父母非常喜欢三哥,父母最终都是在三哥家走的,母亲80岁,父亲95岁。”

老班长的老弟同老班长是一个屯的,老弟住在前街,第二天吃过晚饭我和老班长打着手电筒走着送老弟弟回家。远离城市的夜空很宁静,走在乡间小路闻到的是果香,看到的是北斗星亮晶晶,听到的是老班长讲他的经历。老班长说,今年“七一”作为长岭村优秀党员参加镇上的表彰会很高兴。他感到我们的党风、会风都在转变。老班长很欣赏新来的镇党委书记。新书记没有客话套话,在表彰会上镇党委书记短暂讲话后要求大家唱了三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际歌》《敢问路在何方》说到这也引起我的共鸣,不用解释我们心照不宣地理解了这三首歌的含义。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共产党就是好。没有联产承包的*策法规,哪有农民的今天富裕生活。今后咋办,不靠上帝,不靠神仙,靠我们的双手,路在自己脚下。

分别41年,战友之间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的性格:独往独来,吃苦耐劳,不卑不亢、自负自骄。

绿寨军花不凋零

韩梅

长春老一辈,很多人都知道吉林省军区司令员贺吉祥,但少有人知道是我同学贺安莉的父亲。

正是军人气质血脉的传承,彰显安莉做人的大气,思维睿智;果断干练;雷厉风行;口齿伶俐,巾帼不让须眉。

我和贺安莉,少年同窗,课堂座位在一个横排的过道两旁;学习交流多,互相的学习切磋,彼此成闺蜜。

课上课下,形影不离。

隐藏内心小秘密,第一次被披露。

70年代,我家有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电视画面,呈现气度宏阔;舒卷绚烂;安莉家的14寸电视,更壮观、气魄、养眼。

那时百姓家,黑白电视,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共同拥有的电视,可算得上奢侈精神生活。

相似生活状态,让我们沟通电视无障碍,聊起学习和班级趣事,更是喋喋不休,快乐叠加,友情升华。

初中三年级,一清早的课堂,有近一半空位,令人始料不及的都是军区部队大院的子弟,安莉也在其中。

原来,前夜,消失的同学都参军了!来不及告别!事态突然,身边座位,不再有安丽快言快语的声音,我心空荡,怅然所失。

再相见时,近二十年。年元旦。医院找我,失联友情才续接。

相拥,喜极泪泣,纯真依旧。

欣喜的是我们都带上燕尾帽,成为甘于奉献的护理天使,医院长廊,不过是路径不同,我在地方,她在部队。

安莉,绿寨医花,在辽宁当卫生兵,毕业后,医院,做一名手术室护士。

年轮带走她清纯颜容,但带不走她对事业信仰和追求,她熟悉岗位上每一角落,针针线线穿着她的爱,刀刀剪剪系着她的情。

现今,她从倾尽一生心血的手术室岗位退役,仍宝刀不老的学习中医知识、心理知识,为健康事业添砖加瓦,为亲人、朋友、患者、同学对健康的重视和生活意义,抛砖引玉。

如今,四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八一军节到来之时,谨将短文献给昔之同窗,将门之女,驻营在绿苑的燕尾之花,白衣天使,贺安利同学,愿胸前军章永远闪亮不褪色!余年安康!

军旅之花

吴玉珠

小冰这个女同学18岁就去当兵,那年一同我班还有一个女生也参军入伍。

记得小冰家那时在建设街一座二楼的楼房,一次暑假周末我初次来到她家,小冰在大门口把我和另一位女同学迎接进去,还有她家邻居比我们大一两岁的女生,四个小姑娘在小冰的屋子里乐开了花。小冰扎两条小辫子的照片单独相框摆放在写字台上。不一会儿小冰的爸爸进门来了,小冰赶紧走过去并向她爸爸汇报,我和同学的名字,此时那个邻居小姐姐已经坐着立刻站起来,随后我和同学也同时站好。我看到那个小姐姐向小冰爸爸敬军礼,此时我和同学还有那个小姐姐异口同声说叔叔好!小冰爸爸身穿军装面带微笑,好感人的场面。

小冰带着红花入伍后,我接到小冰的来信语言优美,还问到我家邻居的女生,小冰的来信我很爱看,虽然从小我也会给我家外地亲戚有写信的经历,但感觉和小冰通信特别的愉快,感觉小冰特爱说话,语言活泼有趣还有互相勉励,介绍现在的学习生活上的各类事情。

等小冰从外地探家休假时,我们在一起欢聚,小冰的表现越来越积极向上,锻炼能说善讲口才非常好。

小冰的妈妈当时是我校老师,我们毕业照小冰给大家看真是太珍贵了,每次同学小聚都聚精会神寻找照片的同学,这样寻着这样找着,可是还有同学没有见面没有联系上。

记得我在年去上海世博会上排队到信息馆里看到了从屏幕里讲解点击什么符号的使用,就有讲解想见谁就从能出现谁的功能等等。那时看得我很激动感觉真好!

现在我们通过小冰同学保存的毕业照,把能联系到的同学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